如果是,建筑学是否已经自行切断了通往自然的道路;如果不是,那些空间中显而易见的数理和图形关系又源于何处?

 

什么是建筑学语境下的几何?它与建造活动又有怎样的关联?

 

几何是综合又先天规定空间属性的一门科学,它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山是什么形状,怎么描述一朵云或是一个苹果?限于有限的认知力,人类创造出一套高度简化的符号体系,来抽象概括负责的自然事物。几何是自然信号(signs)对人的一次映射,它是人类的一种语言。这门抽象的语言被广泛运用在人类对自然的描摹和改造中,改造活动是其中之一。那些基本的点,线,矩形,圆形符号的转译被用来构筑人类最初的庇护所。

既然建筑物来源于对自然的两次映射,当空间还原到最简单的几何状态,映射的路径越短,对自然的反馈越直接。就大趋势而言,建筑物的形体衍变从单一到复杂,经历了巴洛克时期的至繁,又回归到现代主义的极简。处于转折时期有一位关键人物:18世纪的法国建筑师伊蒂安内-路易·布雷(Etienne-Louis Boullee) 。布雷有一个独到的见解:基本的欧氏几何形状带有着超感官的神秘性,它们是牛顿主义经典科学的代表,更是宇宙与天体的象征。一个未实现的设计——牛顿纪念堂,一个单一的巨大球体,是他最有力的宣言。布雷的设计观向上承接了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瓜里诺·瓜里尼(Guarino Guaring) 以简单几何形描摹自然形状的实践,向下则展开了西方建筑学一脉对几何象征性研究的新传统。路易斯·康(Louis I.Kahn) 和马里奥·博塔(Mario Botta) 均是这一脉的后继者。艺术家也会运用单一几何形来构建装置作品,卡普尔的“天镜”和埃利亚松的“气象计划”是其中代表。

 

 

第二条,升级几何,采用一种更准确描述自然的数学工具。

PART III  建筑与数学何以形成对应关系?

 

借助samoon任何事物可以“人”为出发点来探究的观点。我选取自现代主义时期以来的部分建筑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举证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所对应的数学逻辑,来讨论建筑与数学的关系。

 

升级几何,采用一种更准确描述自然的数学工具。工 具越先进,还原度越高,距离自然也越近。“云不是球,山不是锥,闪电并非直线......对于自然的了解期待着一种猜想,复杂性绝非随机,也非偶然......这就是新的几何学所要求的信念”。现代数学以非线性科学为主要趋势,以混沌(Chaos) ,分形(Fractal) ,孤子(soliton) 为基本概念,体现在几乎所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新的工具指向新的方法,呈现新的形式,这不是无中生有的创造,只是更贴近自然本来的面目。这其中,分形概念对建筑学的影响最为直接。它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相似”和“无尺度”,在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 ,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 Correa) ,黑川纪章等一批结构主义或新陈代谢派学者的设计作品中均可发现。在中国古建学术领域,可以看到朱光亚先生关于拓补学和分形学的研究,他希望找出传统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背后未知的数学规律。

 

 

  

第三条,放弃几何,找到新的规则。

 

寻根溯源,建筑物来源于对自然的两次映射。反之,通过两次逆映射,建筑空间或多或少也将呈现出一部分自然的特质。在“自然—符号—建筑物”三者之间,几何是重要的纽带。

 

伴随认知力的提升,人们发现,初等几何已经无法描述隐藏在观察世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理,非欧几何应运而生。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数学观点和方法,更是人类描述自然的新语言。借由非欧几何,人们认知到宏观有序的自然万物在微观层面具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一夕之间,构成唯心主义哲学的基石荡然无存,由此数学、哲学和物理学都进入了现代阶段。非欧几何这门更“准确”的语言是否能成为自然映射到建筑物的新工具?并非如此。不同的物理秩序建立在不同数量级的观测范围内,宏观世界中的建筑物体难以共享微观层面的几何规则。在建造活动中,初等几何仍然是最通用的语言。

 

厘清建筑学语境下几何的含义,回到最初的问题,几何性是不是建筑物的天然属性?

 

我们的答案:不是。

 

自然孕育了人类,从适应,理解到改造,它是人类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的参照与起源。所以,自然才是建筑物的天然属性,几何则是规则,它帮助我们找到一条可期的道路,从自然中抽象而来,又回到自然的体验中去。

 

“Nothing is art if it does not come from nature.”——Gaudi

 

回到自然的体验中,这是建筑学走出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重新链接精神世界的一次机会。回到自然的体验中,需要我们悬隔方法,不断还原,回到对现象的观想之中。回到自然的体验中,循着之前辨析的线索,我们发现四条有趣的路径。

 

 

 

 

 

 

第一条,回到几何 ---- 建筑物无限还原到单一的几何形体。

《Mur Mur Lab建筑学辞典》- 2.0 几何

几何性是不是建筑物的天然属性?

关于<建筑学辞典>

 

建筑学辞典是Mur Mur Lab重要的研究计划。下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在观察和辨析中,建立Mur Mur设计哲学的底层框架,并因此指向设计的各个方向。

几何是从自然映射到建筑物唯一的规则吗?不是。有例证吗?风水。理解风水,不能泛泛而谈。首先风水是一个中国人的信念:人的命运兴衰与自然息息相关,并且可以改变。其次风水是一套严谨的规则:以从自然中观想总结的一系列图示,指导建筑物的营建。阅读王其亨先生对明十三陵的研究,一张风水图示密密麻麻标满了释义,选址几经迁移,都经过古人严谨的论述。从自然中抽象而来,风水与几何的规则完全不同,建筑也不必非方即圆。几何不是从自然映射到建筑物的唯一规则,风水也不是。一定有新的规则仍未呈现,并且最终都会指向回归自然的道路。

 

 

  

第四条,放弃规则,回到直觉

文 | 李智

图 | murmurlab

注 | 合作或转载请联系邮箱samoon001@163.com

现象学有一个基本观点:体验是绝对正确的。体验不能分析,不能总结,只能描述。所以一定存在一种可能,跳出规训,回归直觉,从自然的体验直接链接到物质空间。这种链接一定会依赖双手,像手艺人一样亲力亲为。建筑史上有两个著名案例:薛瓦勒的理想宫(The Ideal Palace) 和罗迪阿的华兹塔(Watts Towers)。它们都出自非专业人士之手,未经预设,没有规则,充满不确定,也因此充满人味,元气淋漓。还有一组有趣的比较,与许多建筑师一样,艺术家罗旭也爱用烧土砖造房子。但罗旭的砖房子呈现出一种迥异的气质,像是某种自然生物,洋溢着澎湃的生命力,没有秩序所以无所畏惧,以此进入了一个新鲜的奇异世界。

 

 

这些有趣的思路向我们展示一个坚定的观点:几何要还原成为一种“零度”的工具。它是建筑师最重要的武器,因此也值得最彻底的讨论。这里展现的是另一种对几何的认知,剥离一切附加的文化意义,工具从来只为目的服务。

 

而自然,则一定是建筑的源头和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