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的褶皱

项目名称:DIARY

主创建筑师:夏慕蓉,李智

设计团队:李信良,高含之

项目面积:30平米

摄影:含之,Arttteeezy

插画:samoon

 

 

尽管内心的波澜涟漪宛如屋顶攒聚

 

依然是日常鲜活的日子和人生啊

 

2019,初夏

 

Mur Mur Lab x DIARY

DIARY 的 日常

 

纵有千百种理论的背书,也不及舒服的待在空间中,暖暖的喝一杯奶茶来的实在。

 

想象一个空间千般好,投入心力和感情最终回报落空的事很多,况且是建筑实践这样费力的事。即便是强撑到最后,恐怕也会因为战线拉的太长,或是中间种种误会让一段感情完结。这样的事我遇到过一些~

 

幸运如我称DIARY为“一杯奶茶的空间”。在一个凑巧的时间节点不偏不倚的插进来,工期、完成的时间也刚刚好。所幸,在一些工地日常的纠结外,我还能从容面对王老板,安然坐在一个能让我喝一杯奶茶的屋檐下,面对自己已经有点淡漠的建筑理想。

 

我是天生的乐天派。即便生疏了许久的技能,拾起来也想继续。

 

最近在练小提琴,琴弓在琴弦流转的时候,我不由想起了这个最近完成的简单的小空间。它是那样的适宜,又像一颗草莓味糖果,还包含了一点我“建筑学汉子心”粗糙的碴碴。

 

慕蓉,2019. 秋  
——《一杯奶茶的空间》

 

 

“在DIARY的店,一待就可以是半天或者一整天”慕蓉说。

 

昌里路174号买手店的王老板找到Mur Mur Lab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他们可爱的店长。“老客人对于我们店的喜爱和依赖程度已经让我们店长每天都忙到人仰马翻了。”但是更新是必须的呀,尽管我们都能想象可爱的店长把这里翻的乱乱的样子。

 

| 舞台

DIARY的中央,是一个舞台。给予在店铺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人一个中心感,也是归属感。进门后,一眼就要看到“舞台”——这是DIARY老店延续五年的使用习惯。“舞台”四周布置着客人们喜欢聊天的沙发席位。

 

| 中心

改造前的DIARY其实没有任何空间特征。更新首先体现在秩序的重组,一个30平米,单一功能的小店同样不必一览无余。顺着屋顶的放射线条,墙体,家具以及视线同时汇集到那个中心。
几何秩序,是在Mur Mur在实践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

 

| 联想

褶皱是服装设计中一个基本元素,在空间中,我们联想它亦如空中的云朵。
如果一个空间失去想象就如同失去生命。不管是否在意,暗含在其中的隐喻就是我们给予它鲜活的生命力。

 

为什么不可以是云朵?为什么一定是具象的云朵。如果叫它太阳花呢?

 

 

▲中区©Arttteeezy

▲一瞥©Arttteeezy

▲舞台和沙发席位©含之

▲空间轴测© Mur Mur Lab

▲plan© Mur Mur 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