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里安·福蒂(Adrian Forty)在<Words and Buildings A Vocabulary of Modern Architecture>中有他的回答:作为一种系统,建筑学是由建筑物,建筑图像(照片或图纸),以及相伴的批判性讨论这三者共同构成的。

 

 

福蒂说的图像或讨论,都是一种信息。信息的漫射正在修改人们对世界,尤其是对建筑作为一种物质的普遍看法。建筑生产的场所正在迁移,从实际建造的场所,以非物质的形式向出版物,展览会,杂志和网络等外在场所扩张。

 

 

这是所有人的共识。

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认为信息的本质是“与外部世界进行互相交换的内容”。理解建筑作为一段信息,就要理解建筑和人信息交互的方式。人,以直觉识别建筑信息的过程是运动——身临其境的体验。在现场,存在一种超越描述语言更加阔大的感官意识,像光线,质感,声音和气味,它们迅速建立一个综合的心理感受,又受情绪的主观扰动,成为最直接的建筑信息。但是,体验与真实无关,反而经常是偶然和片段的;它与制造者的意图也无关,只是个人意识的反映。强调“体验”并不能在真实教条的道德上占据高点,它只是建筑信息传递给人的一种原始方法。

 

 

之后,信息开始传播:口耳相传,著书立传,媒体杂志,大众网络。传播的方式不断更新,但是建筑作为信息的属性没有变化。在传播中,建筑作为一段信息存在。它是虚伪的,每篇文字,每张照片,每段影像都经过修饰,或者至少,经过选择。但谁在乎呢?在建筑信息的意识世界,我们可以表达更多。

 

 

我们试图通过传播表达宣言,它们往往先于建筑存在。

 

 

现代主义的历史不能和媒体脱离开来,甚至在宣言发表之前,那些作品其实并不存在。阿道夫·路斯的声名起于在《他者》和《狂飙》上发布的多篇争义性文字(想想《装饰就是罪恶》),他以此进入了数量不多但非常国际化的读者群视线。勒·柯布西耶在《新建筑》杂志和一系列争议性的书籍(《走向新建筑》《明日之城》)中,奠定了他的声望,但事实上,“勒·柯布西耶”不过是他的一个笔名。密斯·凡·德·罗凭借频繁参展并刊登在《G》《曙光》杂志上的玻璃摩天楼竞赛方案,重新回到了曾被新时代拒之门外的先锋性行列。建筑电讯派(Archigram)开始不过是彼得·库克在厨房里炮制的宣传单,直到同名杂志出版后,才气候初显。Super Studio,Archizoom等一批活跃在20世纪70年代的激进建筑团体也同样依靠传播发表他们的建筑宣言,相似的还有雷姆·库哈斯的《癫狂的纽约》,一个自命的”回溯性宣言”。

 

 

PART III  建筑与数学何以形成对应关系?

 

借助samoon任何事物可以“人”为出发点来探究的观点。我选取自现代主义时期以来的部分建筑师为研究对象。通过举证他们的理论和实践所对应的数学逻辑,来讨论建筑与数学的关系。

就这样,建筑成为一个传播体系。他们反复的表达一个观点:

 

 

建筑作为一段信息可以独立于建筑物本身存在,建筑物体有时成为宣言的注脚,有时只存在于纸面或想象中。

 

 

建筑信息在传播中往往受到人为修正,这并不显见。柯布西耶曾表示:发表在杂志等出版物上的建筑,不应该与实际建造构成镜像关系,而是纸上空间的另一个创作。所以在他的作品集中,可以未了图面效果,把平面图上的柱子全都去掉(加歇别墅)。对于密斯,除了销毁掉一批“不够现代”的作品资料外,钢与玻璃摩天楼发表的平面图中,结构柱网全部被抹除,成为真正意义上存在于传播中的建筑。技术让修正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更强烈的感官刺激催生出一批“网红建筑”,它们大多是建筑信息大幅修正的成果。

 

 

信息一直与“片面”,“主观”,“误导”这些描述相伴。它们本身也是规则的一部分,我们无法拒绝。

 

 

得利于新的传播形式(移动互联网+自媒体),建筑信息呈现和更替的速度不断加快。这使得感知的重点从单个信息转向了众多信息呈现的整体。从前,我们接受单个建筑的信息,关注制造者的宣言。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传播过程中制造者展现出的“自我全景”——一种自我媒体化的趋势。通过发布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日常记录,制造者把“我”转变成自媒体呈现的直接内容——“做的是什么”并不重要,“我在做”是信息的焦点。轰轰烈烈的“建筑明星”时代,背后是奇观化的自我消费。

 

 

至此,存在于传播中的建筑走入了一个危险的境地。

不论我们会焦虑被符号膨胀所严重污染的语义环境,或是决定拥抱这个生机勃勃的新媒体时代,改变的的确确已经发生。普利兹克奖在今年刚刚将荣耀加之于印度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这是一种对商业化的警惕,或是精英阶层对未知领域本能的恐惧?我们又要如何看待今天这个追新炒旧,野花盛开的设计行业?这些问题追本溯源:建筑究竟是一个物体,还是一段信息?

 

 

什么是物体?物体是一种宏观层面的物质现象。

 

 

那什么是物质?物质就是存在。

 

 

所谓建筑的理论一直都是存在的,因为“不能倒塌”的信念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是不辩自明的真理。建筑作为原始人类在自然界中改善生存状态的一件工具,它首先是真实可靠的,或者说,它首先具有 你能客观存在性。这个意义上,建筑是一个物体。

 

 

但是,与人分离的物质世界是没有意义的。同样,与人的认识分离的建造行为也是不存在的。远古时代,荒野上第一座石头坟墓庇护着逝者的灵魂,它是谁建造的?那些建造者又在想些什么?应是同时同刻,作为物体的建筑,就深深打上了意识的烙印。这在唯物哲学中有清晰的论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于意识,但能为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

 

 

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反映的内容,都是信息。

《Mur Mur Lab建筑学辞典》- 1.0 传播

建筑究竟是一个物体,还是一段信息?

关于<建筑学辞典>

 

建筑学辞典是Mur Mur Lab重要的研究计划。下定义是困难的,我们在观察和辨析中,建立Mur Mur设计哲学的底层框架,并因此指向设计的各个方向。

“自我全景”的传播形式好像是一个全民点赞的盛会,比起分享信息的内容,更像是一项社交礼仪。当作者和观众的审视距离被大幅拉进,当专业性的讨论逐渐被“你好我好”的社交礼仪取代,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自我批判的革新代谢能力一旦丧失,建筑学就难免走入形式突进的表现泥潭,在商业价值和人文情感的平衡中捉襟见肘,失去了元气淋漓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如果过分追求传播中图像和文字的识别性,建筑的直觉体验就难免产生落差。认知和行为之间偏离的夹角,使建筑学科陶醉在自我营造的乌托邦中,自说自话,以至失语。

 

 

虽然看到了危机,但时代的浪潮中,没人可以转身。存在于传播中的建筑和客观实在的建筑物体,共同构成了当代建筑学复杂交织的新图景。

 

 

对于我们,就只能在自我怀疑和批评中,慢慢走。

 

 

这是Mur Mur Lab 要做的事。

文 | 李智

图 | murmurlab

注 | 合作或转载请联系邮箱samoon001@163.com